close

唐代建造的密檐式磚石寶塔不僅數量多,而且各有特色。建於唐總章二年(公元669年)的西安興教寺玄奘塔,是玄奘的墓塔。它的特點是形制簡練,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仿木結構樓閣式磚塔的代表作,也是是中國樓閣式磚塔的典型。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建造的慈恩寺大雁塔,其特色是造型簡潔沈雄,古樸莊重。而且塔中還雕有各種精美的線刻佛像、天王像、殿堂閣等,是研究唐代建築、雕刻、繪畫藝術的珍貴資料。唐景龍元年(公元707年)建造的薦福寺小雁塔,造型柔和挺秀,是唐代密檐式磚塔的代表作,對當時和後世佛塔的建造產生過廣泛的影響。明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西安大地震,小雁塔塔體自下而上“中裂尺許”;沒想到在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2年)的地震中,裂口竟復合如初,可謂中國建築史上的一個奇跡。唐代建造的濟南九塔寺九頂塔是一座形制奇特的寶塔,因為在塔的平座上又置九座方形密檐式小塔,中央一座突兀而出,其余八座各據一隅,是國內現存古塔中的孤例。唐代建造的濟南龍虎塔也是一座形制獨特的寶塔,因為塔身上雕有形象生動的龍虎而得名。唐天寶五年(公元746年)建於河南登封縣的會善寺凈藏禪師塔,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八角形磚塔,其特點是仿木結構,立柱、鬥拱、門窗等構件形象逼真,為研究唐代木構建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料。唐代建於河南安陽的修定寺塔,是一座磚雕方塔,其特點是磚雕精細雅致,造型生動,構圖嚴謹,內容豐富,是唐代的藝術珍品,也是古建築中的孤例。

值得一提的是唐塔對周邊少數民族的建塔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雲南大理的千尋塔就是一個實例。千尋塔建於唐代南詔國強盛時期,塔為方形密檐式磚塔,十六層,高69.13米,最下部為石砌臺基,上層臺基為磚砌須彌座,東西正中刻有“永鎮山川”四個大字。塔身第一層高13.45米,西面開券門。一層以上各層均東西兩面辟券龕,內置白色大理石佛像一尊,南北兩面開小窗。塔內空心,上下貫通,設木質樓板及扶梯,可以登覽。整座寶塔形成柔和的弧線輪廓,與西安小雁塔十分相似。千尋塔秀麗端莊,既有唐代中原地區古塔的風範,又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是中國古代少數民族地區塔中藝術珍品。

到了五代、遼、宋、金時期,中國佛塔的建造又有了些重大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仿木結構樓閣式磚石塔增多

隋唐時的磚石塔大多是實心體,不能登臨遠眺。古代的能工巧匠便將樓閣式木塔和磚石塔各自的優點巧妙地結合起來,從而創造出仿木結構樓閣式磚石塔,其代表作主要有蘇州的雲巖寺塔(俗稱虎丘塔),始建於五代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落成於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為七級八面仿木結構樓閣式磚塔。杭州錢塘江邊的閘口白塔,全塔以白石仿木構樓閣樣式雕刻砌築而成,八面九層,高約10米。全塔比例適度,雕刻精美,形象逼真,是現存五代吳越時期仿木構建築中較為典型的一座。南宋建造的泉州開元寺雙塔,二塔均為八角五層,仿木構樓閣式,用花崗石建造,它是我國現存最高的一對仿木構石塔。

二、磚木混合樓閣式塔流行

從宋代開始流行一種磚木混合樓閣式塔,其中典型代表有上海龍華寺塔,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為磚身木檐樓閣式建築。塔身八角七層,有檐有廓,高40.64米。整座古塔玲攏秀麗,具有濃郁的江南建築藝術風格。另有蘇州瑞光塔,始建於北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約落成於天聖八年(公元1030年)。塔為七級八面磚木結構樓閣式建築,由外壁回廊和塔心室構成,通高54.3米。古塔巍峨壯麗,是宋代早期江南地區這一類型建築中較為成熟的代表作。上海松江興聖教寺塔(俗稱松江方塔),北宋熙寧元佑年間(公元1068—1094年)建造,磚身木檐,共九層,現高48.5米。今塔雖經過修茸,但塔身內外大部分鬥拱,以及部分月梁、撩檐坊、羅漢坊等,仍為宋代原物,是江南古塔中保存原來構件較多的一座。它以高聳秀美的輪廓,成為松江古鎮的標誌性建築。蘇州報恩寺塔(俗稱北寺塔),建於南宋紹興年間(公元113l—1162年),八面九層,磚木結構樓閣式建築,高約76米,底層副階周匝,占地約878平方米。塔身由外壁回廊和塔心室組成。每層施平座、腰檐。各面以八角柱分為三間,當心間辟門供登臨出入。整座寶塔氣勢軒昂,雄偉壯觀,可稱得上磚木混合式塔中的精晶。

三、新的建築材料用於佛塔

這一時期,一些新的建築材料也用於佛塔的建造。如開封佑國寺塔,重建於北宋皇佑元年(公元1044年),為八角十三層仿木構樓閣式磚塔,塔身外壁采用褐色琉璃磚砌造,因近似鐵色,所以俗稱此塔為“鐵塔”,塔高54.66米。塔身用28種不同形制的琉璃磚,砌築仿木結構的門窗、倚柱、鬥拱、額枋、塔檐、平座等各種樣式。琉璃磚的圖案有飛天、遊龍、麒麟、雄獅、菩薩、力士、伎樂、寶相花及各種獸面等五十余種,雕工精細,神態生動,為宋代琉璃磚雕藝術的佳作。鐵塔是我國現存最高的琉璃塔,它猶如擎天巨柱,直插雲天,成為古城開封的標誌性建築。北宋時建造的廣州六榕寺花塔,高57米,共計九級十七層,各層塔檐都裝飾琉璃瓦,使整座寶塔顯得晶瑩生輝。用鐵鑄塔,有兩個著名的實例,一是湖北當陽玉泉寺鐵塔,北宋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鑄造,塔基用特制的青磚砌成,高約4米,八角十三層,仿木構樓閣式,高17.9米,用鐵七萬六千斤。鐵塔底部須彌座滿飾海山、水波圖紋,線條流暢靈動。底座八角各鑄托塔力士一尊,身披甲胄,腳踏仙山,剛健威武,形象生動。塔身四面辟門,其余四面通飾佛像。門的方位逐層交錯,每層均設腰檐平座,下以鬥拱承托。角梁飛檐前端鑄出龍首,懸掛風鐸,各層闌額上檻之間滿飾小佛像,故有“千佛塔”之稱。塔的第二層南、北、東、西四面,分別鑄有塔名、塔重、鑄造時間、工匠姓名等文字。全塔由41塊預制構件分層安裝而成,形制峻秀挺拔,穩健玲瓏,顯示了宋代鐵鑄造工藝的高超水平。二是山東濟寧鐵塔,建於北宋崇寧四年(公元1105年),是一座樓閣式八角形九級鐵塔,高23.8米。鐵塔系逐級鑄造,塔形挺拔端莊,雖經九百年風雨侵蝕和多次地震,今仍完好。

四、塔雕刻繪畫藝術水平大大提高

這一時期,佛塔內的雕刻繪畫藝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蘇州虎丘塔內以瀝粉法堆塑“折枝牡丹”,“湖石勾欄”等紋飾,並施以紅、黑、白、黃、綠諸色彩繪,十分鮮艷。南京棲霞寺舍利塔基座雕刻有石榴花、鳳凰、龍、魚及裝飾性花紋等,須彌座上也刻有石榴花、鳳凰、獅子等,前後角柱上雕力士,左右角柱上雕立龍,束腰八面浮雕釋迦牟尼佛成道八相圖。另外,塔身上還雕刻有文殊、普賢和四大天王像、飛天、供養人像等。這些所表現的形象,有的柔美多姿,有的粗獷大方,有的精巧別致、堪稱五代時江南石刻的代表作。開封繁塔的三層塔身內外墻面,嵌砌數十種不同形象的佛像磚七千余塊,佛像面部豐滿圓潤,身披袈裟,或立或坐,或喜或怒,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為宋代磚雕藝術的佳作。蘇州瑞光塔的束腰鐫有獅獸、人物、如意、流雲等,圖紋典雅,簡練流暢,反映了北宋精美的石刻藝術水平。山西靈丘覺山寺塔是遼大安六年(公元1090年)建造的,塔基座磚雕題材有獅子、獸面、伎樂天女、力士、龍、花葉、各種幾何紋樣等,形象生動,雕工精美,是遼代磚雕藝術的珍品和範本。另外,塔內四壁尚存遼代壁畫,亦為藝術珍品。

五、新類型花塔的興盛

遼、宋、金二百年間,—種新類型花寶塔大多屬於樓閣式。花塔的主要特征是:在塔身上牛部裝飾各種繁復的花飾,有巨大的蓮瓣、密布的佛龕,或塑制出各種佛、菩薩、天王力士及一些動物形象,看似一個巨大的花束,故稱“花塔”。它的產生,一方面是我國佛塔開始從質樸向華麗發展,從可供登臨眺覽向純粹崇拜觀賞方向發展;另一方面是因為受到印度、東南亞一帶佛教國家寺塔雕刻裝飾越來越多的影響。花塔的主要實例有:建於遼金時代的河北沫水縣境內的慶華寺花塔和河北正定縣城南門內的廣惠寺花塔。廣惠寺花塔第三層腰檐之上的圓飾部分極其繁麗,雕塑有佛、菩薩、龍、虎、獅、象、蓮座、雲朵等各種形象。分析其制作方法,大致是先用磚砌出內胎,略加刻制,再在外面用泥雕塑,精心加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卡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